一是经历疫情冲击,全球油气产能收缩明显。
2021年9月,顶着巨大制裁压力的北溪-2管线全部完成,并于10月份开始注气。到4月15日美军在伊拉克主要军事行动宣告结束。
即便在最近10年中,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量也与美元交替登顶。化石能源效率正来到瓶颈,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也陷入了增长的泥潭。黄金天然是货币被用以衡量贸易,而后成为财富的象征,甚至权力的彰显。在争夺能源的路上,人们甚至不惜动用一个国家强大的军事机器。最直接的原因,与欧元崛起有关。
尽管美国还在持续渲染战争威胁,挑逗乌克兰两个独立州时不时擦枪走火,但似乎乌俄局势已经没有了之前那么引发全球恐慌了。但怎样确保信用?现代货币并不具备典型意义的使用价值,也不再锚定贵金属价格。作为该活动的一部分,我们启动SolarAPP+,简化地方政府太阳能许可过程
王义桅表示,欧洲对俄的恐惧情绪,是美国控制欧洲的主要基础,且屡试不爽。西方国家长期试图以北溪2号向俄罗斯施压,逼迫莫斯科当局在诸多问题上让步。然而,从基本面来看,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欧洲的能源需求,成本、价格、效率等问题,让欧洲对俄的能源依赖很难改变。丁纯认为,美国的页岩气技术有了突破后,便希望欧洲国家能更多地向其购买。
为了让欧洲在一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如能源上,对美持续产生依赖,未来,美国势必会在欧俄间煽风点火,极力阻止‘北溪2号投入运营。欧洲国家本能上对俄罗斯存有一种恐惧,这是苏联遗留下来的记忆。
在欧洲各国积极控制碳排放的当下,传统能源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,要想在欧洲重启传统能源产能,在欧盟国家的政治上是无法过关的。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,欧洲天然气的自产比例不断降低,由2018年的46%降至2021年的37.4%。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,疫情的反复对供应链失衡有直接影响,去年二、三季度的经济复苏造成了供需的错位。闰瑾说,从目前的局势来看,‘北溪2号的启动将导致大西洋关系出现严重裂痕,同时,欧盟成员国内部也会因各自利益和对美态度的区别,出现不同的声音,欧盟的团结恐遭破坏。
这张二〇一九年六月五日的资料照片显示,工人在俄罗斯金吉谢普附近的北溪-2天然气管道项目现场施工。然而,过于激进的转型政策无法改变现状,欧洲能源消耗仍以传统能源——石油和煤炭为主。分析认为,极端天气将从供需两个方面,对能源供需产生不利影响:一方面,极端天气如寒潮和热浪,将持续增加欧洲市场对煤电的需求。美国至今仍认为,俄罗斯是该国的主要军事威胁,因为俄罗斯拥有诸多的先进武器装备。
2021年11月16日,德国能源监管部门联邦网络局宣布,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运营的认证程序。此外,西方世界习惯以西方文明作为标准审视俄罗斯,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。
疫情期间,封锁措施使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大幅下降,不少化石燃料生产商停止钻探石油,甚至关闭煤矿。眼下欧洲各国再度深陷疫情漩涡,供需矛盾或将延续。
2019年12月,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《欧洲绿色协议》,旨在2050年前成为变化总体影响为零的气候中和第一大陆,率先实现碳中和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另一方面,干旱以及低风速将导致水电和风电的发电量下降,影响电力的供给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9年,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为2369亿立方米,其中对欧出口量为1926亿立方米,占比高达81%。分析指出,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或将持续至2025年。未来,美国会继续向欧盟和德国施压,拖延‘北溪2号的批准,倘若欧盟不顾美国反对,执意让该管道投入使用,将招致美国新的制裁措施。2021年,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飙涨后,数十艘向亚洲运送液化天然气的美国运输船,转而向欧洲驶去,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该地区的能源缺口。
新华社/路透能源危机 错综复杂欧洲能源问题发酵多时,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飙升,导致供暖吃紧、工业活动萎缩、通胀压力倍增,全球能源市场前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。随着欧洲各国大力淘汰或限制煤炭发电,截至2020年,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占比,首次超过化石能源。
另一方面,美国长期通过制造欧洲分裂与对俄恐惧,确保其在欧洲的持久存在和主导地位。闰瑾表示:‘北溪2号被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看作是俄罗斯的‘地缘政治武器:不仅会令欧洲在能源问题上过于依赖俄罗斯,还会让乌克兰丧失俄罗斯油气能源过境国的地位,使其在东欧的重要性下降,失去可观的过境费收益和政治筹码。
地缘因素 加剧分歧欧洲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。俄罗斯是欧洲搬不走的邻居,这是个现实的问题,西方媒体对俄罗斯国家及民众的负面报道,只会继续深化两者间的鸿沟。
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闰瑾表示。2021年12月7日,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杰克·沙利文明言,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是西方对俄罗斯施压的杠杆,以针对所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企图。美国霸权 分化欧俄恐俄症是西方社会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和心理状态,受宗教、文化、政治、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。法新社1月1日汇总的数据显示,在全球每10万人中,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最高的10个国家均在欧洲。
但从2021年起,大多数国家逐步放松管制,积极推进经济复苏,导致需求旺盛,全球能源供不应求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。
欧盟约90%天然气依赖进口,其中40%来自俄罗斯。近年来,环保与气候变化成为欧洲政治的核心议题,真实地改变着该地区的选票流向。
俄罗斯北溪-2股份公司二〇二一年九月六日发表声明说,北溪-2天然气管道项目第二条支线的最后一节管道完成焊接。专家认为,新加入北约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恐俄,除去历史因素,不能否定其中有美国对相关国家的煽动。
此外,欧洲各国还面临着严寒冬季、北海低风速、巴西干旱、法英线缆突发大火等挑战,而且,可再生能源如风能、太阳能具有间歇性、波动性的特点,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端持续不稳。当地时间1月5日,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(TTF)天然气近月期货上涨约5%,至93.3欧元/兆瓦时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多次对媒体表示,西方世界经历了艰难的上世纪90年代的后遗症,至今未走出冲击带来的影响,恐俄症有增无减。尽管欧洲多国极力寻求应对之策,但出现能源短缺的缘由错综复杂。
从长远来看,要想实现能源供应稳定,需要在能源多元化与能源自主方面下功夫。此前,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,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投产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,一旦欧洲同意北溪2号投入运行,俄方将立刻开始输气
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闰瑾表示。美国至今仍认为,俄罗斯是该国的主要军事威胁,因为俄罗斯拥有诸多的先进武器装备。
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,疫情的反复对供应链失衡有直接影响,去年二、三季度的经济复苏造成了供需的错位。法新社1月1日汇总的数据显示,在全球每10万人中,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最高的10个国家均在欧洲。